易經與現代管理(上) |
作者是 吳炳偉教授 | |||
易經與現代管理
新加坡易學會會長吳炳偉教授 ROCH PENG WEE
摘錄:《道家雜誌》
管理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結合在一起時,為了完成他們之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單獨完成工作所展開的活動。管理是促成有效分工與協作所需的,是促成資源的有效結合所需要的。管理也是一種資源,而且是媒介於其他資源之間。管理是一種實務,管理哲學,貴在實踐,從實際施行中去體會,調整和配合,但是,實踐要以知識為基礎。
易經是一部研究變易或變易原則的書,它是一切道理的根源。學易經,不但可以減少錯失,而且能夠增進管理的效果。
管理的定義是設立並維護一個企業的內部環境,使在這個環境工作的個人,都能夠有效地發揮團隊合作功能,以達成共同的目標。易經第七卦:地水師九二爻象曰:「地中有水,師;君子以容民畜眾。」師卦對上面的定義,有所僑義和表示。管理者對員工的理念,由管人(消極的約束),理人(積極的領導)而安人(自動自發的工作),走向「無為而治」的境界。
管理哲學,影響管理方式;由創新管理而逐步演變為目標管理。由人事管理而到現階段最被重視和最實用之和氣管理(MANAGEMENT BY HUMAN RLSOURCLS)。和氣管理又稱經權管理,能符合儒家之教導;儒教是人本主義的;儒家的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。易經第卅七卦:風火家人,教示 我們,由管人,理人到安人,形成生生不息的管理正道。安人可以引發員工有效的感應,能使他們專心、放心、安心和真心地為組織服務。易經第卅一卦:澤山咸象曰:「山下有澤,咸;君子以虛受人。」啟發管理者,在安人之前,必先修己,要體會「無心之感」,因為「咸人」之深,莫過於一片真心。虛懷若谷,善用FAIR仁,FIRM誠,FRIENDLY謙,三個F字。管理者要記得:「仁誠謙」是工作滿足(JOB SATISFACTION)的原動力。
易經內含象數理和氣四要:「象」觀察宇宙的自然現象,以陰陽為立象之本;「數」有兩義:一為數學,是形而下的靜態,如河圖洛書,有數字之奇妙安排,另一為學術,是形而上的氣化;「理」孔子贊易,大部份是關於義理和來自卦象的觀察;「氣」萬有現象,莫不來自氣化,如寒暑之推移,晝夜之更替,皆導源於氣化。
管理學者所重視之電腦,僅有易經所內含象數理氣中之「數」而已。所以易經之包羅萬象遠在電腦之上,讓我們以十個指頭來代表易經之包羅萬象,讓十數來代表管理學的一些實用原理。
(一)太極:宇宙之源,造化之樞,理氣象數合一。
(二)兩儀:萬物之生,負陰抱陽,相對相成,以生萬物。
(三)三才:天地人三才妙用,是指性質或能力的善用,活
用。
(四)四象:老陽、少陰、少陽、老陰,四時四方的時空變
化。
(五)五行:金木水火土,五種人類生活要素。
(六)六爻:重卦的六爻,初二三四五上爻。
(七)七政:木火土金水和日月,七日來復。
(八)八卦:天地雷風水火山澤,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。
(九)九星:廉貞、武曲、破軍、左輔、右弼、貪狼、巨門、
祿存、文曲。
(十)十合:生而復返,往返無窮。
太極
元始之時,太極動而生電子,電子凝而生元素,元素合而成物質,物質聚而成地球。太極的觀念,用一劃的無限長,代表宇宙一切,涵蓋動能作用和生成萬物,包括空間時間。太極是無極的一部份,就如道家所謂的「無極生太極」。太極美丸歌給了很明晰的形容:「我有一丸,黑白分明,雖是兩分,還是一箇,大之莫載,小之莫破,無始無終,無左無右」。太極有非常大之界限,黑白分陰陽,魚形示動態,宇宙間
在企業管理中,勞資相對待,其氣必相盪,隨時隨地產生均衡,中和,和氣與協調之作用。從太極的觀念中,產生了管理學勞資相對互補的運動觀。凡是一物之進,必是另一物之退。領導人處理業務時應該如太極圈中所顯示,陰和陽的一種容忍和互相進退的現象。所謂和氣生財,很有意思,企業或組織的主管,若以達致最大利潤作為經營的唯一準則,就會忽略了人類自始所需求的自尊感和價值觀。我們該明白:宇宙是一太極,國家亦是一太極,企業是一太極,人人都是太極,所以在太極社會裡,在處理事務過程中,應該顯示出,有開始,也有結束的現象。當管理部屬時,必要認清,任何一個人是一太極,他本身是融和的,所以待人要因人而異PEOPLE SHOULD BE TREATED AS INDIVIDUAL。若能始終維持他們被管者的自尊,使其本身太極完整,使組織充滿和氣,將會形成完滿的企業太極和社會太極,生生不息,茂盛萬年。
太極宇宙一元之兩面:以全體言,即天地,以數字言,即奇偶;以景物言,即真偽;以性質言,即善惡;以效能言,即體用;以個體言,即陰陽;以現象言,即有無;以實在言,即虛實;以感情言,即愛恨;以萬有言,即心物。太極是人為法則之最高哲理,宇宙真善美之唯一極則。
兩儀伏羲氏觀察自然現象和身體構造,歸納成兩類:動能的、凸出的和剛健的,他用「一」表示陽儀,另一種是靜止的,凹陷的和柔弱的,他用「 」表示陰儀。兩儀是相對的,比較的,不是絕對的,孤立的,陰陽之觀念可用於很多事務,可以分別示以陰陽,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陰陽的性質,相反相成,以生萬物。
管理學之布莫管理矩陣MANAGLRIAL GRID標列著:人事為中心管理,生產為中心管理,放任為中心管理,騎牆為中心管理和參與中道管理;但是為老板,為員工為人事和為成果的「中庸之道或允執厥中」的管理方式,堪稱是最有效,最符合易理的管理方式。參與式的中道管理是QUALITY OONTROL CIRCLE一種品質管理圈概念,亦PARTILIPATIVE MANAGEMENT勞資參與管理概念。
可以叫做:很公道的拿中間而照顧兩端PULL FOR BOTH之「允執厥中」管理或GOLDEN MEAN中庸管理方式。上面之現代實用管理法,都是以中道DEMOCRACY「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於民」為中心的。它是管理學之真理,亦是易理。查「中」之為義,在易為二五,是上下兩卦之中爻,在春秋為權衡;在書為皇極,在禮為中庸。中是定律:得之則成,失之則毀,是天下之正道,人不僅因中道而別於禽獸,更應執中以處世接物治事,不偏謂之中,不易謂之庸。執誠以行中而成仁,發中而得和,中且和能達仁境。它是日本人管理界所尋求之企業,上中下一團和氣HARMONY之目標,一家和氣,各層便沒有難念的經;高層會放心,中層會稱心,基層會熱心,上中下沒有不安的情緒和不安的表現。
漢字之中,是從太極漁變而來,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一陰一陽之謂道,道之本出於天,天是宇宙之本體。中道為人對天之認識,所以,中道之「中」,不是理化數學或度衡之中,而是事理、天理、心理之中,中庸曰:「致中和,HARMONY(日本人叫做WA和也)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」儒教自孔子以來重視「定中、得中」的道理。中字難以說明,可能是良知之判斷,可能成為客觀之判斷,當兩種判斷吻合時,便是真正的「得中」。
品質管理圈就是採用致中和,「安人」的概念和創新性問題解決方法,八卦之首卦,乾卦,剛好翻譯成為TRIGRAM OF CREATIVITY。品管圈之定義是:「現場人員自動自發地參加品質管制活動。它是工作性質相似的作業人員的小組,圈員定期集會,參與討論,並熱心鑑定,分析和解決有關品質和其他現場的問題。」品管圈之成功,基於兩個基本條件。其一:圈員被激勵,自動自發地願意增加努力。其二:圈員能合力以創新思想來解決問題。
「中」是至真至善至美之名詞,中是正道,中是王道DEMOCRACY,王道之反面是霸道。秦始皇是霸道之君,中國人是中道國家之「中人」,外國人卻稱中道之邦之中國人為CHIN秦人NZSE或CHINESE秦始皇之霸道子孫,實在牛頭不對馬嘴,語無倫次。
三才
三劃卦在上者稱天,在下者稱地,在中間者稱人,合稱三才竹是性質或能力的意思。孔子強調三才妙用,貫通三才為王,
說卦傳曰:
「昔者聖人之作易也,將以順天性之理,是以,立天之道,曰陰曰陽;立地之道,曰柔曰剛;立人之道,曰仁曰義。兼三才而兩之,故易六爻而成卦。」
若以現代語解說:天人合一構成「哲學思想」,天地合一構成「科學思想」,天地人形成哲學科學以外的「數學思想」。一貫三為王,上天下地人居其中,王字等於三橫乾卦之三連,就是合天化地而和於人。
管理學強調四M資源之善用,尤其是勞務或人力MEN之運用,生產資源包括機械MACHINE,物料MATLRIAL,方法METHOD和勞務MLN。一般操作員僅負責三個M,即機械,物料和操作方法。但是,管理者需要多負責一個M,人力或勞務。他需要管人,理人和安人。他需要在其上司,同僚和下屬之間建立良好人際關係;他需要推己及人,推人及己,就是要天地合一;他需要心物一體,善用人才。易經第十一卦:地天泰,啟發管理者要親君子而遠小人,叫做小往大來。天地交泰,上下通順,產生良好感應。企業內上下同心努力,彼此有充分溝通,方有吉亨之象。管理就是領導,領導的簡單定義是:要員工做你要他做的事情,他們能按時樂意去完成。樂意做事,就是受激勵MOTIVATION而樂業和被激勵的人就是其個人需要NEEDS,被好好照顧的人。但是,需要NEED,目標GOAL和行為BEHAVIOUR是三件分不開而作用不同的管理要素。企業通常有三種需要,必需達致(一)滿足生產之需要PRODUCTION,(二)滿足個人之需要INDIVIDUAL和滿足組體之需要GROUP。這三種需要拼成英文PIG字。若要員工有好表現,有高生產力之行為,單靠擬訂目標是不夠的,是應該有效地從滿足PIG三種需要著手,設法克己安人。人的行為在TRANSACTIONAL ANALYSIS交往分析裡,分為三種自我狀態EGO STATES長輩PARENT(親切或苛評),成年ADULT和幼兒CHILD(天真或順應)。管理者時刻要注意和認清這三種自我狀態,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份,因為沒有「長成幼」自我狀態的人是屬無靈性的機器人。
易有三義:不易、變易和簡易。把三義用在產品製造方面,相當的透切得宜。大凡一種受大眾歡迎之產品,應該具備SPACED的六種條件:即
(一)安全SAEITY
(二)操作PERFORMACE
(三)外觀APPEARANCE
(四)舒適COMFORT
(五)經濟EOONOMY
(六)耐用DURABILITY,
統稱六佳之真善美出品。設法保持六佳以滿足購者之需求是「不易」的原則,產品力爭上游,變通革新是「變易」的措施。但產品之介紹,使用和操作,永遠要「簡易」方便,才能得宜。
中國之經權管理,出自易經之「不易、變易、簡易」三義。易是永生,是生生不已的。經就是道,就是管理的終極目標,是指導管理活動之法則,也是管理的目標和政策。「經」是不易的,變易中之不變部份或原則,叫做「常」,所以,要把握定中為吉。「權」就是變通,是易之變易部份,就是變化,鑒察內外環境的變易,而及時以通變來把握 「時」的要素,以求得適變,因時制宜之時機。換一句話說:不易是一般性之常道,叫做「經」,變易是特殊性之通變,叫做「權」,至於持經達權,便能應付有所變和有所不變的部份,叫做「通」。離經叛道,胡亂求新求變的結果,會危害企業之生存。權不捨本,不多用,不損人和不離經。若能經權配合,必能達到「得中致中和」的境地。孔子之教導「有教無類,學無常師」和十翼文言傳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」具有「不易」之道理。韓國和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殊深,韓國字以三才取象,日文五十音,則以五行取音,漢字取形,真是微妙。
~未完待續~
按 ![]()
|
|